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教学科研

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6日   点击:

人工智能系现有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应用4个专业,其中大数据技术专业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牵头专业。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创新实施“校企协同、书证融通、分层分向、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标准型、能手型、精英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金牌1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0余项,省级技能大赛获奖30余项,有效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意图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书证融通改革,遵循标准对应、内容融合、教学统筹、评价同步、成果互换的原则进行相互衔接和融通。所谓标准对应,是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应;所谓内容融合,是指X证书的培训内容与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相互融合;所谓教学统筹,是指X证书培训过程与学历教育的教学过程统筹组织与实施;所谓评价同步,是指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试与评价;所谓成果互换,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相互转换。

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示意图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融入“六新”,一体化设计、建设学研共享、服培并举的“三中心”教学资源平台。

教学资源建设思路示意图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汇聚优质资源,与华为、电子工业出版社、智慧树平台等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新型立体化教材,“活页+手册+菜单”形式的新型校本教材全覆盖。

新形态教材建设思路示意图

创新教学方法,普及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融“教学做为一体”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探索实施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与改革示意图

四、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44433”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名师领航、专兼结合、德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示意图

引进与培养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全面落实“双师”教师培养计划,通过选派教师到行业知名企业培训学习、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改造与产品研发等途径,不断提高“双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示意图

五、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大数据产业学院,统筹多方资源,打造“三基地,一平台”的立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技术创新及社会服务等需求,支撑专业“分层分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企业技术改造与产品研发,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三基地一平台”校内实训基地示意图

六、技术技能平台

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为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与服务提供快捷有效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认证中心,构建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服务中心,联合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成立大数据产教联盟,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建成兼具科技攻关、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的产教融合平台。依托大师工作室和工匠工坊,打造一个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平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技能平台建设示意图

七、社会服务

服务山西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乡村振兴战略,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包含职教帮扶、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全方位社会培训体系。其中,职教帮扶主要包括为对口帮扶职业院校提供专业建设指导、教师交流培训和教学资源共享等帮扶工作;社会培训包括面向社会开展师资培训、社区培训、员工培训、认证培训等工作;技术服务包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等服务工作。

社会服务示意图

八、教学改革与教科研成果

以大数据产业学院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人工智能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标志性成果图



Baidu
sogou